廣東材料與加工所兩項省科技計劃項目通過驗收 近日,由廣東省材料與加工研究所承擔的兩項省科技計劃項目“有色金屬短流程成形技術”和“廣東省鋁鎂輕金屬材料產學研結合科技創新平臺”分別通過了專家組的驗收。 驗收會現場 其中,“有色金屬短流程成形技術”項目申請并獲授權發明專利6件,發表論文15篇,其中SCI收錄1篇,EI收錄5篇,培養人才6人,技術服務3項,服務企業3家。“廣東省鋁鎂輕金屬材料產學研結合科技創新平臺”項目開展了鋁鎂合金新材料開發、鋁鎂合金先進成型與加工技術的研究;建立了鋁鎂合金壓鑄、半連續鑄造、型材管材擠壓、鑄鍛、板帶軋制、攪拌摩擦焊6條中試示范線;解決了高品質鋁鎂合金鑄造、大型復雜模具數值化設計與制造等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并實現了推廣應用;與3個專業鎮開展了技術對接,面向企業和專業鎮提供了技術服務。項目實施期間,與高校、企業及科研院所聯合承擔省、市科技項目9項,獲得政府資助經費2330萬元;申請發明專利11件,發表期刊論文36篇;培養6名學術帶頭人和技術骨干,培養研究生16名。 兩個項目的實施提高了省材料與加工所在有色金屬材料工程化技術研究開發領域的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為廣東省有色金屬產業發揮科研創新、產業技術開發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 廣東省科學院簡介 發展現狀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廣東省委、省政府決定組建新的廣東省科學院。新的廣東省科學院于2015年6月28日揭牌成立,由原省科學院、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省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省石油化工研究院等研究院所整合組建而成,為廣東省政府直屬事業單位。 省科學院發展定位為“聚焦產業發展的應用技術研究,兼顧重大技術應用的基礎研究,滿足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發展目標為“廣東高層次人才集聚高地、產學研合作與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的組織載體、創新驅動發展的樞紐型高端平臺”,即“一個定位,三個目標”。 目前,省科學院院部設有管理機構8個,院直屬法人單位共25個(其中,骨干科研機構24個)。研究和支撐服務領域涵蓋生物與健康、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裝備與制造、電子與信息、智庫與服務六大板塊。全院各級各類創新平臺總數達196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其他國家級平臺15個),牽頭成立省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11個,主辦9種中文學術期刊,擁有科普場館(基地)7個,掛靠省級以上學會15家,承擔廣東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廣東省工程系列冶金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及廣東省突出貢獻人員職稱評審工作。 至2018年底,全院在職職工3766人(不含參控股企業),其中全職院士3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6人,副高職稱以上專業技術人員768人,具有博碩士學位1338人,博碩士研究生導師222人,在讀博、碩士研究生517人;設有博士后工作站5個,在站博士后46人。 經過三年的改革發展,第三方評估認為,“廣東省科學院已經成為國內一流的省級科學院,是廣東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戰略科技力量,在建設科技創新強省、推動區域創新發展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來展望 新時代新任務新征程。著眼于充分發揮在建設科技創新強省中的支撐性和戰略性作用,省科學院聚焦“建設國內一流研究機構”的目標任務,力爭在未來五年,奮力實現創新能力質的躍升,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作出應有貢獻。根據《廣東省科學院建設國內一流研究機構行動計劃(2019—2023年)》,省科學院將實施七大行動舉措,加快建設國內一流研究機構的步伐。 一是省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創建行動。實施杰出科學家引進專項、“百人計劃”引進專項、“千名博士(后)計劃”引進專項、百名青年人才培養專項、青年科技工作者引導專項,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二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行動。培育大灣區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院、加強與港澳的科技合作。 三是支撐性戰略性研究能力提升行動。實施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重點科研培育專項、集成技術示范專項、研究所績效考核引導專項。 四是高端創新平臺建設行動。實施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培育專項、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創新能力提升專項、省部級科技創新研發平臺培育專項、科研平臺基礎條件修繕改造專項。 五是科技成果轉化加速行動。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平臺、推進專業科技孵化器建設、促進創新鏈與資金鏈有機融合、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 六是科技合作水平提升行動。積極開展國內科技深度合作、全力拓展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 七是科技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培育省科學院檢測認證服務品牌、建設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提升科學傳播能力、創新服務企業的模式和手段。 聲明:以上所有內容源自各大平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對原創作者表示感謝,文章內容僅用來交流信息所用,僅供讀者作為參考,一切解釋權歸鎂途公司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經核實我們會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
2025年4月11日,由亞洲金屬網主辦的第十三屆國際鎂業峰會在福建...詳情
在全球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浪潮下,伊之密股份有限公司(...詳情
為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戰略號召...詳情
周初鎂市簡述2025.4.21日新的一周開市,國內鎂錠市場整體穩定。...詳情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