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刊 | 代表之聲:潘復生 建議加快我國鎂電池技術和產業發展 ...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委員、重慶市科協主席、重慶大學教授潘復生帶來了一份《關于加快我國鎂電池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建議》。“鎂離子電池具有安全性高、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的顯著優勢,已引起國內外市場的高度關注,有望成為未來的主力電池。”潘復生表示,從國家層面大力支持并加快鎂電池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我國把握戰略制高點、引領全球下一代電池技術發展、提升電動汽車的競爭力、保障能源安全與資源安全、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但鎂電池發展面臨的問題也亟待解決。一是政府研發投入少。鎂電池具有獨特的資源和安全優勢,但由于沒有實現產業化,且研究門檻要顯著高于鋰電池、鈉電池等,政府對鎂電池技術的研發投入還非常少。二是政策支持力度薄弱、鎂電池標準體系缺失。由于管理部門對鎂電池發展潛力缺乏了解,針對鎂電池技術的政策幾乎是空白,在產業規劃、補貼政策等方面存在不足。同時,鎂電池是一種全新的顛覆性電池體系,目前還缺乏統一的材料、工藝及產品性能的評價標準和產品標準。目前,我國在新一代鎂離子電池開發上具有國際領先優勢,建有國際上最大的鎂電池研究隊伍。重慶大學、超威集團、廣東國研等已開發了一批世界級成果,若干鎂離子電池有望在2-5年來實現產業化。潘復生建議,一是加大對鎂電池研發和產業化支持力度。在超長期國債項目、兩重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等國家計劃中啟動和加大對鎂電池開發與產業化的支持力度;成立專項支持鎂電池在“十五五”期間完成GWh級產線建設。二是完善鎂電池政策工具箱,對創辦鎂電池企業實行“三免三減半”所得稅優惠,鎂電池企業提供20%設備購置補貼,首臺套設備和產品補貼提高至30%,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至150%。產業化成熟后,將鎂電池納入新能源車補貼目錄、新型儲能電池優先采購清單等。三是加強國內外合作,推動形成國際標準話語權。組建全國鎂電池標準制定專委會,牽頭成立國際鎂電池創新聯盟,主導ISO/IEC國際標準制定,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建設鎂電池示范項目,輸出中國技術標準。聲明:以上所有內容源自各大平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對原創作者表示感謝,文章內容僅用來交流信息所用,僅供讀者作為參考,一切解釋權歸鎂途公司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經核實我們會盡快刪除相關內容。鳴謝:鎂途公司及所有員工誠摯感謝各位朋友對鎂途網站的關注和關心,同時,也誠摯歡迎廣大同仁到網站發帖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