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材料作為‘21世紀綠色金屬’,是推動制造業低碳化、輕量化的核心戰略資源。”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浙江今飛凱達輪轂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今飛凱達”)董事長葛炳灶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強研發突破關鍵技術,加快鎂材料產業標準化建設與行業融合發展,切實加強對鎂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持,有利于推動我國產業發展,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葛炳灶表示,鎂既是儲氫新材料,也是綠色新材料,更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電子設備等領域輕量化的關鍵材料。同時,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鎂儲備國、生產國和出口國,2024年原鎂產量占全球85%以上,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具備戰略優勢。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力,亟待突破技術研發與市場應用的深度融合瓶頸。近年來,國家通過加大對鎂材料新產品的原創性科技攻關力度,推動解決了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鎂材料已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3C電子殼體等場景先行應用。“但鎂材料在汽車中的應用比例仍較低,僅占汽車總重量的0.3%;車用鎂合金、生物可降解鎂合金等進口依賴度超過60%。”葛炳灶介紹,研發端口鏈接市場端口需更高效,并以高鐵減重案例說明應用潛力,“鎂材料運用到高鐵座椅和桌子等,可使單節車廂減重25%以上,節約耗材2.7噸”。在葛炳灶看來,鞏固關鍵基礎材料等優勢產業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加快新材料等領域創新成果轉化,打造新的增長引擎,關鍵要健全產業鏈、打通上下游。針對產業現狀,葛炳灶認為,應強化產業引導,在國家層面完善產業規劃和政策集成體系,明確鎂基新材料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支持陜西榆林、浙江金華等鎂產業集群建設;加大科技專項支持,設立專項科研基金,專門用于支持鎂合金材料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設立鎂產業綠色發展基金,鼓勵企業“以鎂代鋼”“以鎂代鋁”,對采用鎂合金部件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綠色信貸等政策支持。在國際競爭層面,葛炳灶特別強調,需加快鎂產業標準化建設,優化貿易結構;主導制定鎂材料及其制品的國際標準,提升國際話語權;出臺鎂產業專項激勵政策,對取得重要技術突破或成功申請國際專利的企業給予獎勵;提升鎂合金深加工產品出口退稅率,鼓勵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此舉一方面有望通過提升出口產品附加值扭轉“量增價跌”局面,另一方面為我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戰略機遇期,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話語權。支持鎂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僅有助于提升我國新材料產業全球競爭力,更將推動制造業實現綠色化、輕量化轉型升級。為拓展應用場景,葛炳灶表示,推動國有資本參與鎂產業發展,鼓勵特大型國有金屬材料企業參與鎂全產業鏈關鍵環節投資,支持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在鎂產業領域進行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加大力度支持國企參與產業化示范和工程化應用項目。聲明:以上所有內容源自各大平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對原創作者表示感謝,文章內容僅用來交流信息所用,僅供讀者作為參考,一切解釋權歸鎂途公司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經核實我們會盡快刪除相關內容。鳴謝:鎂途公司及所有員工誠摯感謝各位朋友對鎂途網站的關注和關心,同時,也誠摯歡迎廣大同仁到網站發帖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