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創傷中心王韜團隊和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張小農團隊合作發表論文The threat of hemorrhage from pelvic fractures: Clinicians seeking new solutions based on biomedical Mg implant,首次將“可降解鎂材料血管夾止血術”應用于骨盆骨折的損傷控制手術。 這也是繼消化道重建方面廣泛使用后,可降解鎂金屬夾又一個臨床領域的創新應用,填補了可降解材料手術應用中的技術空白。該成果于2025年2月27日在線發表于國際著名材料學頂刊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雜志(中科院1區,影響因子15.8分)。本文的第一作者是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創傷中心韓慶輝,通訊作者是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創傷中心王韜。 骨盆骨折是一種嚴重且復雜的創傷性損傷,嚴重骨盆損傷死亡率高達40%。難以控制的出血是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急診開展骨盆骨折的損傷控制手術,通過紗條骨盆填塞術有效止血,是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手段之一。當然,這種術式也存在容易發生術后感染、需要二次取出紗條、患者恢復周期長等缺陷。在本項成果中,該團隊使用可降解鎂金屬夾聯合紗條骨盆填塞,對骨盆骨折出血進行控制,與傳統單純的紗條填塞相比,具有止血精準、減少紗條在盆腔內留滯和鎂金屬夾可降解無需二次取出的優勢。這個實踐將推動控制骨盆骨折出血方式的探索。 據悉,由上海交通大學張小農團隊研發的該可降解鎂金屬閉合夾是全球首個可降解吸收的金屬夾,也是我國完成注冊的第245個創新醫療器械,目前已在國內部分醫院投入臨床應用。創傷外科團隊與材料學團隊的創新性合作,不僅有助于中國醫生原創的手術方法在國際實現引領和應用,也有助于國內科學團隊原創的材料學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得到更廣泛的認可。 王韜主任介紹,未來通過配套研發頭戴式光源、骨盆手術中深部視野盲區觀測用內窺鏡設備、帶弧度的曲臂血管夾操持器械等設備,有望實現“可降解鎂材料血管夾止血術”的全方位、無死角應用,配合醫生形成復雜骨盆骨折損傷控制手術的全新術式。同時,由于鎂金屬夾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也為大批量傷員的應急醫學救援提供了新的思路。 聲明:以上所有內容源自各大平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對原創作者表示感謝,文章內容僅用來交流信息所用,僅供讀者作為參考,一切解釋權歸鎂途公司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經核實我們會盡快刪除相關內容。鳴謝:鎂途公司及所有員工誠摯感謝各位朋友對鎂途網站的關注和關心,同時,也誠摯歡迎廣大同仁到網站發帖 |
01背景與意義為了響應全球碳中和目標,迫切需要大規模、清潔制氫...詳情
4月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詳情
4月9日,府谷縣人民政府、有色金屬技術經濟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詳情
本周鎂市回顧2025.4.7-4.11日回顧本周鎂錠市場,整體走勢相對平...詳情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