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對于汽車行業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汽車市場遭遇了20多來年來首次負增長;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節節走高,在車市寒冬之下實現了逆勢增長(2018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取得了125.6萬輛的累計銷量,同比增長61.7%)。 2018年也被稱為新能源汽車爆發的元年,除了喜人的銷量外,大量新能源汽車品牌的誕生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大好形勢和政策利好下,眾多“新造車勢力”開始嶄露頭角。 2019年,在剛剛過去的日內瓦車展上,傳統汽車也呈現出全面“觸電”的態勢。據不完全統計,日內瓦車展亮相的新車有近80款,其中新能源車型有30款左右,純電動車型超過15款。 可以說,無論是新造車勢力還是傳統車企,都覬覦新能源汽車這塊蛋糕已久。那么相比之下,二者誰更有優勢呢? 其實,相比于傳統車企,新造車勢力最大的優勢就是新。 思維新:新造車勢力中有不少都是互聯網企業轉型,將互聯網思維用于造車,使他們具備了更強的創新意識。相較于一些思維僵化的傳統車企,新造勢力實踐創新的束縛更少,整體執行力高,也比較大膽。 此外,他們對于用戶體驗的理解和把握也相對要出色一些,與傳統車企動不動簡配截然相反,新造車勢力造出來的新能源汽車一般配置都比較高,因為他們知道,用戶舒服是最好的體驗。 營銷方式新:就目前來說,大多數造車新勢力都采用了新零售模式,并且都非常注重場景化營銷。我們熟知的蔚來,將4S店打造成擁有圖書館、咖啡廳甚至廚房的“NIO HOUSE”,客戶在這里可以聚會、交友或者舉辦分享會;威馬汽車則在一線城市開起了北極冰屋,讓消費者在體驗新能源汽車的同時仿佛置身極地;電咖汽車則攜手知名咖啡品牌ZOO COFFEE已經在北京、上海等重點城市開設了品牌體驗空間。 產品新:從設計來說,新造車勢力所造出的新車無疑都是非常新潮和大膽的,并且絕大多數車型都搭載了智能網聯、語音系統等科技配置。不過從目前來看,這一點傳統車企同樣具備。 那么傳統企業又有哪些優勢呢? 首先,傳統車企擁有成熟的上下游供應鏈,并且有多年積累的技術做保障,其產品品質以及可靠性都是相當高的;其次,傳統車企擁有生產資質并且都有自己的生產基地。最重要的是,傳統車企資金雄厚,幾乎不存在新造車勢力因融資難而造成的資金問題。就拿上汽大眾來說,斥資170億在上海建立新能源工廠,并且大眾集團還專門為新能源汽車開發了MEB平臺。 新造車勢力和傳統車企有著明顯的自身優勢,不過相比之下,車業雜談認為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優勢更為明顯。但是,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傳統車企如何將這些優勢更高效地轉化成產品力,是否能夠吸收借鑒新造車勢力的長處,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而對于新造車勢力而言,如今補貼退坡大勢已定,新造車勢力已經迎來洗牌,減少對政府補貼的依賴,進一步提高電池、電機的技術,這些都是現階段所要解決的問題。但不管怎么說,新造車勢力都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未來究竟新造車勢力將如何發展,我們拭目以待。 |
01背景與意義為了響應全球碳中和目標,迫切需要大規模、清潔制氫...詳情
4月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系...詳情
4月9日,府谷縣人民政府、有色金屬技術經濟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詳情
本周鎂市回顧2025.4.7-4.11日回顧本周鎂錠市場,整體走勢相對平...詳情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