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啟動了全球首個研究,發現一種技術可以用于制造強度更大、重量更輕的鎂合金,從而提高汽車和航空航天業產品的結構完整性。 蒙納士大學、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和重慶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電子電壓較低的環境中,利用具原子分辨率的X射線圖,發現了孿晶邊界中合金元素偏析的模式。 工程師們一直都在尋找強度大、重量輕的材料,用于汽車、飛機和高速汽車,以提升燃料效率、空氣動力學、速度和重量負載。 此次研究成果意義重大,因為在熱機械加工和應用過程中,由于輕質鎂容易變形,因而鎂合金無法大規模地替代鋼。同時,其他合金如鋁和鈦也是如此。 蒙納士大學材料科學和工程系教授Jian-Feng Nie表示:“輕質鎂具有巨大的節能和環保應用潛力,但是此類材料的偏析容易受到電子束的傷害。當溶質原子偏析成為單個原子柱時,會影響到鎂制品的成形性、變形性能和抗壓強度。” 但是我們證明,在較低的電子加速電壓(120 kV)下,而不是常用的300 kV電壓下,能夠利用具備原子分辨率的X射線圖來解決該難題。此外,我們進一步發現,新型偏析模式將邊界釘扎效應提高了30多倍,而且孿晶遷移的機制也從普遍接受的模式轉為新模式。 研究人員在研究中使用了由釹和銀組成的鎂合金,該合金在室溫和高溫下的機械性能都非常優越。研究人員發現,當孿晶邊界被釹和銀填充時,該合金的彈性應變達到極限,而剪切應力顯著改善,提高了33倍。銀和釹與鎂之間的電荷密度得以提升,表明了孿晶間的鍵合得到增強。當施加外力時,鎂被推向釹,同時遠離銀,因而形成了強度更大、重量更輕的合金。 Nie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表明,從原子角度分析具有金屬合金(具復雜成分)的溶質偏析的結構和化學性是有可能的。 聲明:以上所有內容源自各大平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對原創作者表示感謝,文章內容僅用來交流信息所用,僅供讀者作為參考,一切解釋權歸鎂途公司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經核實我們會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鳴謝:鎂途公司及所有員工誠摯感謝各位朋友對鎂途網站的關注和關心,同時,也誠摯歡迎廣大同仁到網站發帖、投稿,宣傳您的企業、觀點及鎂人鎂事。 |
2025年4月11日,由亞洲金屬網主辦的第十三屆國際鎂業峰會在福建...詳情
在全球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浪潮下,伊之密股份有限公司(...詳情
為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戰略號召...詳情
周初鎂市簡述2025.4.21日新的一周開市,國內鎂錠市場整體穩定。...詳情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