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由于物料熱失控導致的事故屢有發生,且給人民群眾財產和社會穩定發展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風險辨識往往聚焦于化學品儲存,而忽視了固體物料的熱穩定性。如何確保固體物料的穩定性,尤其是固體危險廢棄物存儲和運輸環節的穩定性呢?企業在做好固體物料處理、存放和運輸等環節的風險辨識的同時,應該采用相關測試分析方法,得到固體物料穩定性相關的數據,并將該數據與實際工況結合,設定相關的風險降低措施。 首先回顧一起由于物料熱失控導致的爆燃事故。 2019年3月31日,昆山漢鼎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鎂合金廢屑爆炸事故。官方披露的事故直接原因為:堆放在集裝箱內的鎂合金廢屑與切屑液中的水發生反應生成氫氣,同時放出熱量,因堆垛堆積緊密、散熱不良,熱累積形成高溫;高溫進一步導致氫氣、鎂合金廢屑等的爆發式噴射;受集裝箱空間所限,噴射而出的氫氣無法及時散逸,在堆垛附件空間形成氫氣與空氣的爆炸性混合物,遇高溫熱點(火源)發生爆燃,并在沖擊波作用下,鎂合金廢屑在集裝箱外形成二次爆燃,爆燃的沖擊波夾帶著燃燒的鎂合金碎屑沖入對面的CNC加工車間,造成人員傷亡。 鎂合金廢屑擅自堆放埋下嚴重安全隱患,這是一個致命的間接原因。 很多企業或工廠可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固體危廢放置場所如何選擇?室外還是室內?通風與否?物料堆垛高度有何要求?如何監測堆放場所溫度?應急處置如何進行? 以上這些問題涉及到物料自身的性質,本文將著重介紹固體危廢熱穩定性的測試方法。 針對化學品熱穩定性研究,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差示掃描量熱儀DSC、絕熱量熱儀ARC;其中前者為物料初步熱穩定性篩選,而后者研究物料在絕熱情形下的熱力學和動力學參數。那如果選用DSC或ARC研究固體堆積合適嗎?可能會存在哪些問題? 表1.1列舉了DEKRA過程安全實驗室關于橘皮和偶氮二甲酰胺一系列熱穩定測試起始放熱溫度數據。對于偶氮二甲酰胺,類似的測試方法得到的起始放熱溫度比較接近,該物質為自熱分解,不受環境影響。而對于橘皮,該物質在更低溫度下,與空氣接觸容易氧化。從測試體系來看,橘皮在密閉體系放熱信號難以偵探到,而在有空氣接觸情況下,如擴散池測試、加氣池測試,更低溫度時就表現出放熱行為。 若生產工況需要定義橘皮物料在空氣中烘干的最大安全操作溫度,盡管ARC在密閉絕熱體系量熱靈敏度高,此時選擇ARC數據,則會過低估計物料自熱風險。由此看出,依據工藝環境選擇合適的測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當物料被加熱時,往往會發生以下一種或多種熱轉變。但熱轉變程度會受到工藝方法的影響,因此評估物料熱穩定性時,需考慮物料實際工況。
自身分解和體系自身聚合通常都可以采用同一種分析方法,而氧化過程需要定制式測試來模擬空氣存在的特殊環境和物料堆放形狀,尤其針對粉狀物。 圖2為方法選擇的流程圖。暴露于高溫的所有物料都需要評估其熱穩定性,便于界定安全操作溫度。物料包括原料、中間體和最終產品。若低熔點物料僅僅暴露在高溫惰化環境中,或以溶液形式存在,推薦以下小試規模(small Scale)熱穩定性測試。 這些測試包括(按靈敏度從低到高排序):
擴散池測試(Diffusion Cell Test, DCT):等溫或線性升溫過程中,允許預熱空氣自然擴散通過、環繞于樣品顆粒周圍。這種測試可模擬大量物料處理、烘干、儲存情形,如盤式干燥器、噴塔底部、料倉等,曲線如圖4所示。
|
2025年4月11日,由亞洲金屬網主辦的第十三屆國際鎂業峰會在福建...詳情
在全球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浪潮下,伊之密股份有限公司(...詳情
為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戰略號召...詳情
周初鎂市簡述2025.4.21日新的一周開市,國內鎂錠市場整體穩定。...詳情
請發表評論